文泰·师说(二)|| 刘欣:学会在镜子前赞美自己,每天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作为教研组长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积极的自我反馈。心理学中有个“镜像练习”,学会在镜子前赞美自己,每天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产生正向的作用,这恰好暗合了吸引力法则,当我们尝试正向鼓励,事情的结果也会慢慢变好,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靠近。
教研组长应该是学校领导与一线教师之间的翻译,能够把领导的旨意领会并有效的传达给组内教师,这也是一种能力,这就要求教研组长要与学校的理念时刻保持一致,要完全认同新的理念及方法,不能抵触,及时有效的把理念传达给教师。校长或教务处会从学校发展的大方面考虑问题,会提一些目标,也会构思一些措施,但这些措施往往会让教师们觉得是负担,会觉得打乱了常规的教学工作。作为教研组长要深刻体会学校的发展需要,同时也需要照顾一线教师的具体工作过程和方式,如何把学校的需要和教师的具体工作有效的联系起来,这是教研组长的重要工作之一,所以不能简单的上传下达,要让教师体会学校的本意,更要让教师们认同并愿意尝试学校要求的新理念、新方法,只有教师们真正理解了,并愿意去做了,才能达到学校的要求,有时候更能创造出意料之外的奇迹。所以教研组长的翻译职责非常重要。

首先作为教研组长本身就应该是本学科的带头人,教研组长本身也是一线教师,与本组其他教师是战友、是朋友,这样的关系也让教研组长这个角色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比较容易让大家理解,因为一线教师最明白一线教师的需求和困难。与此同时,身为教研组长更应该是组内教师的表率,如果业务水平上不去,要求组内做好的事情自己都完成不好,教师们也很难信服,所以身为教研组长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及业务水平,要求别人做的事情自己先做到;要求组内尝试的方法,自己先打头阵;积极邀请组内教师听自己的课;凡事都要多做一些,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度,做事有尺,为人有度。组长的精神面貌会感染组员的劲头,所以无论面对什么问题和挑战,作为组长要起到一个正面的推动作用,做到表率。

教研组长在引领教师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理解教师。每周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总结上周的工作,并布置好本周的细化工作,统一进步,每个人汇报自己的上课进度,具体进行到哪一页,哪一个专项,没有讲到的及时关注到原因,在平时跟进,下一次备课的时候总结,该提醒提醒,该督促督促。落实上周课堂上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不光是学生,还有我们自己遇到的疑难杂症,当时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会及时的把本周任务以微信公告的形式发到群里,确保每一成员都能看到,再加上一个“新的一周,家人们加油呀!”第二次备课会具体讨论本周的知识难点,针对不同的内容,班级情况,进行有效的沟通,比如:我们在积累诗词鉴赏的诗人作者时,以前可能会先找个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的三两分钟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后来发现并没有多大的效果,组员齐婉秋老师就提出:每次我们先把视频内容看透,在班里讲,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再配上图片,效果会更好。这个做法我们实施之后发现不仅能提高我们自己的知识积累,更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对本节课更有积极性了。第三次备课是在本周的小组课后,我们会进行全方位的评课,只说不足之处,“如果这个讲法改成什么什么讲法”效果更好,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甚至在当堂上,班里有几个学生走神,我们也会提到,授课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在听的时候哪怕讨论的声音也会在课后进行提醒,要求下一次不能在课堂上有声音,最后一次的备课任务量大,我们会争论,会寻求合适的方法,能够保证每一个人都有主人公意识,并不是我在安排,他们在听,每一个人都是组员,没有“职称官号”,然后制定的各种计划,同时对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都是教研组会上确定的,如:教案的规范、作业的批改、互相听课、兴趣小组的开展等。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一直的工作方向和目的都是让我们组内的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那么我所有的检查和把关,也只是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形成。这一点我的组员们是理解的,也就愿意配合这些工作,而且在每次检查和把关之后,我都非常负责的写出反馈信息,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收获到来自我这里的反馈,即便是督促那也是我发自内心的。

作为教研组长要时刻面对很多问题和突发事件,同事间的融洽关系也是教研组长必须关注的问题。一个好的团队,大家的心一定是齐的,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否则一定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很多工作也会出现瑕疵,老师们工作也不会开心。要用心协调组内教师的关系,并且形成一个开诚布公的平台,让老师们能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听得进别人的建议。一个好的氛围会让所有教师感到愉悦。当组内教师间出现误会与隔阂时候,组长要及时了解情况,用客观的角度帮助教师解开心结,继续保持良好关系、通力合作,保持组内工作有效开展。只有打造了一个互相滋养的成长共同体,才能提升整个备课组的对工作期待值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研组长属于不是“官员”的领导,却要与领导一样,具有“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我们组一共八个人,两个男同志闫峰主任和李辰主任,是组里的“兜底担当”,我们遇到困难都会先寻求他俩的帮助,尽管他们各自的工作也很多,从来没有提过任何特殊要求,准时出勤组里所有的教研活动,包括任务分配,他俩总是一句话“你咋安排,我都没意见。”王晓敏,喜欢吃各种小零食,化个小妆,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从来不抱怨,再晚也会保质保量的把工作做好;王霞,喜欢各种小饰品,是总是默默加班的“小牛”,发烧头晕也是不耽误中午加班,下午全力上课;齐婉秋是“知识文库”,她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喜欢香菜不喜欢带馅儿多的食物,她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星座;郑漫漫是我们的“技术顾问”,给我们做的趣味点名册真的给学生带来了浓厚的兴趣;刘思谦喜欢看乒乓球比赛,还特意找了奥运冠军孙颖莎给的演讲稿让我们分享给学生......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儿,没有刻意去了解,就因为我们在一起是真诚的,团结的,齐心的。一句“我们都在”胜过任何承诺。
教研组长上有中层干部,下有众多教师组员,处于“中间受挤”的位置,这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差异、甚至另类要学会尊重和接纳,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秉着一个服务学校、服务教师的态度,与领导协商、与同事合作,充分认同和肯定组员的工作,鼓励组员不断的发挥特长,积极献策,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教研组的事务,让每一位组员都能在肯定下快乐的工作、学习。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中,不但要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还要甘为“孺子牛”,在组员们不理解、有情绪时,要耐心向组员们解释,并积极肯定学校的教育理念,组员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与服务。

不是因为我带组带的好,是他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心,相互配合的好,不只是为我们这个组,而是为我们整个高三段,为我们钟爱的学校,更珍惜更愿意借着学校的东风扎根生长。高三语文教研组组长,这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重托,我不能让我的战友们单枪匹马的奋战,要让我们组成为一个能抵挡千军万马的坚实的队伍。这大概也是不负学校所望,不负我自己所望吧,“独行快,众行远”,组员同心,其利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