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文泰 || 用爱滋润出来的三组词语——曾贝贝老师爱生如子的行动诠释

 
【编者按】教育是生命的彼此照亮,而教师正是这束光的守护者与传递人。他们以匠心耕耘三尺讲台,用慈爱滋养万千心灵,在平凡岁月里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诗篇。聆听曾贝贝老师的教育故事,虽无波澜,但感人至深。那深夜批改作业时笔尖流淌的星光,蹲身倾听童言时目光中绽放的暖阳,让我们看见"师者父母心"的真谛——那是以专业精神铸就教育丰碑的执着,更是把每个学生都当作星辰来守护的温柔。这一刻,文泰人对“四无”办学思想的坚守和追求具象化了。曾贝贝老师正是全体文泰人的缩影,当教育回归到人与人的生命联结,爱岗敬业便不再只是职业准则,爱生如子亦超越了情感表达,二者交融成最动人的教育图景,在时光深处静默生长。
 

用爱滋润出来的三组词语

——曾贝贝老师爱生如子的行动诠释

孙照海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周口文泰高级中学高中部期终总结暨表彰大会,本来安排了七项内容,而最后又临时增加了一项内容:高二(6)班一名学生家长向班主任曾贝贝老师赠送锦旗。原因是这名学生在曾贝贝老师的耐心教育下,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家长赠送锦旗以表达真诚的感谢。这让我自然想到了曾贝贝老师为人朴实低调,不事张扬,说话总是面带微笑,轻声细语,更想到了她的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共情”,与家长“共情”,把“文泰无差生”落到实处,用真真切切的行动,对爱生如子做出具体的诠释。有三组词语,朴实而又光亮,是她用爱滋润出来的:
 

 

第一组——“孩儿”,“乖儿”

曾贝贝老师今年40多岁,家庭关系非常融洽,孩子和她交流,总是亲昵称她“美女”,她亲昵地喊孩子“孩儿”,“乖儿”,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在班级管理中,她也许受到了家庭母子关系的启发,自觉地把班级看做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将自己在家庭中的母亲角色自然而然地代入到了班级管理中,并充分发挥这种角色的“共情”功能。因此,和学生交流时,便十分自然顺溜地喊他们“孩儿”、“乖儿”。
不论男生女生,不论家庭背景,不论相貌如何,也不论成绩优劣,她都亲切地喊学生为“孩儿”、“乖儿”;家长来访,她更是喊学生“孩儿”、“乖儿”。她知道,一开始这样喊,也许个别同学可能有抵触,不接受,甚至认为老师有点做作,有点假。但她不在乎,一直坚持下去。时间能证明一切,现在所有的学生都认可了,都心甘情愿、非常陶醉和骄傲地把自己当成了曾老师的“孩儿”、“乖儿”。学习和生活有困难了,找她;心里有疙瘩闹情绪了,找她;同学之间闹摩擦了,找她;生病了,找她;女生生理期来了不舒服,找她——见到她,学生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儿,咋了”,“乖儿,没事,放心。”“乖儿,知道错哪了,该咋做?”听一声“孩儿”、“乖儿”,觉得特别亲切,特别舒服,特别享受,所有的问题都会顺利解决,所有的不良情绪都会化解,烟消云散。哪怕是学生违纪犯错了,学生听到的第一句话仍是“孩儿”、“乖儿”。这句话似乎永远不打烊。在一声声“孩儿”、“乖儿”的喊声中,学生真的变“乖”了,懂事了。实际上,这就是润物无声的成长。不久前,一位同学上课时与科任老师发生了矛盾,学生说话很不得体,火气很大,老师觉得难以接受,很有情绪。曾贝贝老师把那位学生叫进办公室,开场一声亲切的“孩儿,咋了?”,就让那位学生顿时消了火气,然后平心静气谈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很快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最终诚恳地向科任老师作了道歉,矛盾及时妥善地得到了解决。
 

 

第二组词语——“曾妈”,“咱曾妈”

对于曾贝贝老师的做法,你也许会和一些学生一样,免不了产生质疑——这种做法,是不是在作秀?与学生的“共情”,是不是过于投入,会不会淡化管理的边界意识?这种做法,是不是形成了一种我喊学生“孩儿”、“乖儿”,学生就该听“妈”的话的道德绑架?就这个问题,笔者曾与曾贝贝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她说:“之所以这样做,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的博取眼球或赚取流量。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应该庸俗,我只想凭借朴素的感情和为师的责任,给学生一份没有污染的温暖。我既然视学生为“孩儿”、为“乖儿”,那就不能只是喊喊,我要去做,一件一件事地去做,真正尽一份为“娘”的责任。”曾贝贝老师真的在做,在扎扎实实地做,在满怀真情地做。
学生病了,她带着去找最好的诊所;学生因故没有吃上饭,她先问学生想吃啥,然后跑老远去给学生买;班里留守的孩子比较多,她会尽量多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有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亲子关系紧张,星期天休息,一些同学往往从家里带着坏情绪回学校,她及时疏导,让学生尽快消除不良情绪;学生因事要请假回家,办完了手续,她会亲自送学生去大门口;如果家长来接,她请求家长到大门口时再打电话,以免学生来早了在大门口久等。
她说,不管我的学生成绩好与坏,我都会平等而真诚地对待他们,我不希望任何一位同学辍学流失,过早地踏入社会;不希望任何一位同学在我这个班里不开心,不痛快,感到缺少爱,缺少温暖;不希望任何一位学生对老师、对学校、对家长、对社会充满失望,对自己的人生充满绝望。班里有一位同学,父母离异并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爹不亲,娘不爱,跟着外婆生活。他很自卑,一直生活在被抛弃的阴影里。有一次,他请假离开了校园,却没有回到外婆那里去。外婆打电话,他不接,非常着急,外婆只好把电话打给了曾贝贝老师。曾贝贝老师更是着急,好在给那位学生打电话他接了。曾贝贝老师说:“孩儿啊,你在哪?快告诉我,我去接你。”他说:“曾妈,你别担心,我没事,这就回去。”其实,这位同学已经在公园的一块石条上坐了很长时间发呆呢。出于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赖,一声暖心的“孩儿”把他唤回来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曾贝贝老师便耐心开导他:“孩儿,生活没有抛弃你,你并不孤单,不是还有外婆吗?不是还有学校吗?不是还有你‘曾妈’我吗?”说得这位同学顿时泪流满面。从此,曾贝贝老师比以往更加关注他,尽量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关照他,让他切实地感到温暖。在来学校上班的路上,时不时地给他打包买些吃的。该交寒假作业费用了,就偷偷地给他交上,并且告诉他是外婆给他交的,不至于让他有心理负担。天冷了,看他脚上的鞋子有点单,就估测了一下他的脚码,偷偷地网购一双棉鞋,然后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乖儿,来帮曾妈一个忙好吗?你看我网购了一双鞋,穿上不合脚,已过了七天的退货期,扔了有点可惜。你试试能不能穿,能穿就穿,不能穿就算了,只当帮老师一个忙。”试想,老师事前做足了“功课”,穿上哪能不合脚呢?作为一名班主任,这是多么用心,亲娘也不过如此吧。一双鞋子,既要让他穿着合脚,又要让他不失自尊,觉得是帮了老师的忙而心安理得地穿上。话儿说得风轻云淡,事儿做得自然而然——花自己的钱,用拳拳的心,温暖学生的心,这该是多厚的爱,该是多深的情啊!学生在父母、在家庭缺失的温暖,在这个班级,在班主任这里,得到了加倍的补偿。
类似的事情不说了吧,窥豹一斑,我们就可理解第二组词语了,“曾妈”、“咱曾妈”,这已经成了全班同学对曾贝贝老师发自内心的的昵称,它已经取代了“曾老师”这个称呼。不难理解,这个昵称里面含着深深的敬佩之意,融着浓浓的感恩之情。
 

 
一束光,会照亮一群人,一群人会变成更亮的光;爱会生爱,爱会换来爱的回报。有一次月考,班级成绩比期望值低了几分,曾贝贝老师有点失落。学生心疼她,便反过来安慰她说:“曾妈,不就是少三分吗?放心,我们会努力,下次一定会挣回来的!”2024年12月31日晚上,注定是个让曾贝贝老师彻夜难眠的夜晚。班级组织元旦晚会,最后一个环节是拍班级全家福照片。让曾贝贝老师没有想到的是,队伍的后面,突然高高的拉起一条横幅,上写“江山如此多娇 我们有曾妈撑腰”。回头望去,曾贝贝感动得泪眼朦胧,对全班同学深情地说:“谢谢孩儿们,谢谢乖儿们!”
高二(6)班的很多故事传的很快,相邻班级有些同学也有意无意到这个班来,试图与曾贝贝老师搭话。高二(6)班的同学调侃他们说:“怎么,也想听我们的曾妈喊你‘孩儿’、‘乖儿’不是?没门,那是我们的曾妈!”听着这样的话语,心里该是酸,还是甜,但是幸福感一定会油然而生!
 

 

第三组词语——“开心”,“放心”

在某种意义上说,好老师会决定孩子的未来和一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这是教师之乐!遇良师益友而追随,这是学生之幸!孩子因老师的哺育而蝶变,这是家长之欢!
班里一位女生,家是市区的,母亲是一位企业老总,父亲是市里新闻部门的领导。当然家长的身份是曾贝贝老师后来才知道的。就是这样一位企业老总,不久前来学校,见到曾贝贝老师说:“闺女她爸已经催我好多次了让我来见你。他给我说,今天无论如何,一定要见见你,看看你到底用了什么‘魔法’,改变了俺一向叛逆、不愿上学的女儿,竟然死心塌地在文泰追随你,声言非文泰不读,非曾老师不随?”曾贝贝老师轻声细语,和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那位家长接着说:“我们真的很好奇:女儿一向不听我们的话,更是不想上学。以前每次星期天休息,总要在家呆上五六天,磨磨蹭蹭就撵不到来学校来。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也会与我们好好说话了,星期天下午早早地就要来学校。真不知道,你到底用什么法子改变了她?你知道我们两口子以前有多着急,现在又有多开心吗?真的应该谢谢你啊!”曾贝贝老师说:“我也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信任!你们开心,我更开心,因为她是你孩儿,也是我“孩儿”。我没有什么好法子,既然是咱孩儿,我就得用父母的真心对待她,把她真的看成我的‘孩儿’,看成我的‘乖儿’!”听了这话,家长说:“不瞒你说,来之前我们已经给孩子联系好了我市升学率最高的学校,要她转学,可她死活不认,说哪都不去,就在文泰,就要跟着你。现在我明白了,也放心了,孩子转学的事再不提了,就让她在文泰好好地跟着你这个‘曾妈’!”
帮学生解决了问题,也就是帮家长解决了问题,尤其帮他们解决了他们千方百计不论怎样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帮了一个学生,更是帮了一个家庭。这样,不用我们自己去宣传,家长口碑相传,文泰教师的形象自然也就树立起来,“社会无差评”的办学目标就会自然地落到实处,文泰的品牌就会自然叫响。这里回头还想说说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外婆,当曾贝贝老师电话告诉她“别着急,孩子已经回学校了。放心吧,已经没事了”的时候,老人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一直说:“谢谢你,孩子交给你,我可放心了。我要告诉我们这一片儿的人,都把孩子送到你那个学校去读书。”
 

 
从曾贝贝老师接任高二(6)班班主任以来,班里没有流失一位学生。一位休学在家的同学,新学期开学后也积极地复学进班了。这些,毫无疑问会让家长更开心,更放心。
三组词语,只是我用来写曾贝贝老师的一种依托,或者说一个道具。其实,她的工作,岂能是三组词语能够概括得了呢?她实实在在地将爱生如子和“文泰无差生”理念践行到了每一处细节。爱生如子,绝非简单的情感表达,而是一种教育的担当,一种对未来的承诺,一种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她对爱生如子的行动诠释,让大家明白,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教师即便只是一束微弱的光,也要温暖学生的心,照亮学生的路,让他们不被冷落,不对未来失望,一直在爱的怀抱和滋养下健健康康地成长!
 

 

图片供稿 | 高二年级  子曰文学社摄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