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泰师道 || 十年磨一剑 金牌孙心帆—孙心帆老师成绩提升教学策略探秘

【编者按】在应试教育的浪潮中,一位教师用十年光阴淬炼出独特的提分密码。孙照海校长《十年磨一剑  金牌孙心帆——孙心帆老师成绩提升教学策略探秘》一文,聚焦常年深耕于高三教学的孙心帆老师,揭秘她如何将340分考生送上600分台阶、让"无可救药"的学子重燃斗志的教育魔法。从心理攻防到时间颗粒化管理,从学科攻坚到私人定制方案,这位"金牌教师"以警察般的洞察与教育者的匠心,构建起"无差生"的提分体系。她将碎片时间变成提分金矿,用通关考核锻造应试能力,以全科视野重塑学习生态。这不仅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年叙事,更是一份关于教育突围的深度样本——当传统教学遭遇瓶颈,或许孙心帆的"心帆模式"能为教育者开启新的航向。这篇文章深入探寻孙心帆老师的教学秘诀,为我们揭开孙心帆老师让学生成绩大幅提升的神秘面纱。希望读者能从孙老师的教育故事中汲取力量,共同思考教育的真谛,感受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执着与担当。

十年磨一剑  金牌孙心帆

——孙心帆老师成绩提升教学策略探秘

孙照海

    一位月考340分的学生,在她的精心打磨下,短短七个月,高考考到了609分;

    一位平时考试200多分的学生找到她 ,忐忑不安地说:“老师,我基础太差,只考200多分。”她说:“没关系,200多分,你找我,就对了!”

    一位不愿学习,几经转学,看似“无可救药”的学生,家长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带孩子找到她,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封闭式交流,那孩子居然心甘情愿地跟着她学习;

    在上述第三位学生的影响下,另一个家长也带着孩子,从外县区奔赴而来,把孩子交给了她——

    这是否有点传奇,有点不可思议!

    她是谁?她就是孙心帆——周口文泰高级中学高三复读班教师孙心帆!

 

 

    大学毕业刚好十年,从事教育工作刚好十年。十年,从刚刚走上讲台的锋芒初试,到疫情期间的淬火磨砺,再到今天文泰讲台上的锋芒毕露,完成了一位教师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蜕变。十年磨一剑,金牌孙心帆,她带给文泰的教育舞台一道亮丽的色彩!

    当然,她更是给那些渴望提分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差科短板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几乎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带来一份惊喜,一份兴奋!

    让我们一起走近孙心帆,走进她的工作,走进她的教学过往和当下 ,做一次探索,揭开她面前“无差生”的成绩提升秘诀!   

 

 

    一、攻心洗脑,实施心理征服的教学策略

    孙心帆清楚,只有学生从心理上信服了老师,老师的道理、策略、方法、技巧才对他有效。因此,孙心帆接手学生后,并不急于讲方案和方法,而是先洗脑攻心。一、扮靓自己,气质服人。孙心帆说,老师在观察学生,学生何尝不在观察琢磨老师呢?现在的学生跟以前的学生不一样了,尤其是一些“差生”,他们的家庭条件并不一定差。见面伊始,他们会先看老师穿什么牌子的衣服,用什么手机,戴什么表,开什么车,挎什么包,其实这就是以貌取人。这里所说的以貌取人并非贬义,试想,哪个学生希望看到自己的老师老气横秋,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年轻漂亮,穿着时尚,化着淡妆,更何况有了一定审美水平的高中生呢?因此,孙心帆认为,老师首先要注重自身形象,扮靓自己,从衣着打扮,形象气质上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初始印象。正是如此,大家眼中的孙心帆,穿着一直是时尚而不失端庄,精神十足,气质优雅,给人一种知性干练的印象。二、巧妙交流,知学生之心。与学生初次见面之前,孙心帆一定会通过家长、介绍人等有关知情人尽量多地了解学生情况 ,之后与学生见面,一定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进行一对一交流。交流之初,不会单刀直入,而是从侧面迂回,做好铺垫,把握层次 ,步步为营,逐步推进,最终弄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想法。三、真正的攻心洗脑。不急不躁,不强加学生,不空洞说教。紧贴问题,紧扣学生实际 ,紧靠学生利益,由近说远,由小说大,由浅说深。有些道理,不容易接受,那就采用倒着推,以果溯因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有些问题,学生不愿让家长知道,那就师生达成一致,保留一个小秘密。这样,在交流中,学生逐步放下戒备心理,与老师形成情感共鸣,意见达成一致。四、试听试行。学生进班试听课程,试行初步达成的约定,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课程并没自己想的那样难 ,自己对课程也不是一窍不通,师生的约定也不是那么冷酷无情,难以做到。这种情况下,就等于认可了老师,接受了约定,初步进入了学习提升的轨道。

 

 

二、切块运用,实施精细化时间管理的教学策略

要提高学习效率,除了目标管理、动力驱动、方法支撑等诸多因素之外,抓好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时间的管理,孙心帆坚决反对表面文章,流于形式,口头要求,大而化之,说多做少,疏于督察,而是先总后分,切分具体,管控到位,不留空档,勤于督察,追求效果。她的做法可以归纳为四步,即算清时间账,切分时间段,管好时间块,盘好收益点。

算清时间账。用时间赶超时间,用时间增量时间,这是孙心帆斤斤计较的用心用力之作。她经常给学生算一笔时间的账,关于三餐之后的小自习进班时间,上、下午两个大课间时间,三餐前的三个顺延时间,如果累积起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时间财富——每天早上可以空出来30分钟的自习+上午大课间20分钟+上午顺延25分钟+午饭后进班至少预留30分钟+下午大课间20分钟+下午顺延30分钟+晚饭进班后10分钟+晚自习顺延50分钟,这样一块块的碎片化时间一共是215分钟,一周大约是1500分钟。这笔账算下来,就相当于一周可以挤出来的时间超过一整天24小时还多。并且这些时间,是除去睡觉吃饭后可用于学习的纯净时间,如果能够高效运用,按每天学习13小时计算,可以看作每周大概又增加了两天的学习时间,这是不是就等于一周7天变成了9天?但这些时间如果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悄悄流走,那么我们的一周满打满算是不是就只有6天了。一年365天,这该是多么惊人的数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孙心帆的算账,不知惊醒了多少学生!

切分时间段。那么多零零碎碎的时间段,每一段肯定都不能做一套完整试卷,不能写一篇作文,要想利用好,就必须做好规划切分。孙心帆告诉同学们,我们在做学习的每件事情之前,都要有计划,要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要把任务分配细化到每天。同样,我们也可以对从一天中挤出来的八块碎片化的时间做出相应的安排,定内容,定任务,定效果。10分钟可以做什么呢?可以专项练字。这样做既能稳定心理情绪和学习状态,又能练习语文和英语字体,提高书写水平。20分钟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去完成语文的5道语言文字运用小题,也可以完成英语的一篇完形填空或者语法填空,再或者可以做完地理的一套试卷的选择题部分。30分钟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做完一套化学试卷的选择题或者一套历史试卷的三个材料分析大题。50分钟可以做什呢?可以做完一套数学试卷的选择填空题或者一套数学试卷的大题,也可以做一套政治试卷的主观大题。只要分配合理,计划切实可行,狠抓落实到位,就一定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管好时间块。再周密具体的计划,再自觉认真的学生,也不能放弃管理和监督。孙心帆对于学生的监管,对于这些碎片化时间的监管,始终当作是抓效率的重中之重。她说,费尽心思引导学生把时间账算清楚,也让一些学生算清醒了,时间段的分配计划也做出来了,那就要狠抓监管,不能留死角,不能有空挡,坚决落实到位。她的时间管理,不是单打独斗,单兵作战,个人奋斗。她实行学生个人、班主任、全体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全员管理,她采用网格化、全天候的无缝隙管理。具体来说,她要求学生,对于碎片化时间,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自我约束措施和达标检测结果;各个学习小组,要通力合作,做好自管,相互检查,相互监督;全体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分配相应的时间段监管督察,随时解答问题。学如经风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这样,坚持不懈,落实到每一个时段,落实到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滴水穿石,便会久久为功。

盘好收益点。这是对学习效果的总结环节,也是对时间管理的反思环节,更是对计划措施的调整环节。尽管前面几个环节进行了煞费苦心的部署和经营,但学习是动态的,学生情绪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几个环节的安排是否真正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回报高效,必须及时做出阶段性总结和调整。盘点一定要具体到位,要具体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具体到每一个科别,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专题或模块。要通过资料检查、考试检测、数据定量、分析定性等手段,确定成败得失。尤其要表彰好的典型,推介好的经验和方法,找出漏洞和短板,进一步调整方案,为下段的时间管理做好相应的部署。

 

 

三、以学定教,实施问题攻坚的教学策略

孙心帆深知,复读班学生的复读选择,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理由,或因基础差底子薄,或因技巧方法不对路,或因心理干扰,或因考场失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于她负责的艺术班的学生来说,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提高起来难度非常大,常规化的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凑效。于是,因学施策,有的放矢,突破问题,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达成高效课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孙心帆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问题攻坚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以她所负责的艺术班的数学课和英语课为例,来看看她问题突破的教学策略是如何实施的。

1、有效解决上课效率不高问题。一些同学,上课貌似也在认真听讲,其实并没真正入课,对于老师所讲内容,有时候还没有老师在课上讲的一个课外话题记得清楚。对老师讲的知识,不是很明白当然也记不下来。对此,她加强对学生当堂课堂笔记的管理和要求,下一节上课时检查,如果依然还会发现同学之间的课堂笔记有很大出入,那就明确地告诉同学,哪些需要重点记录,哪些需要记死背熟。这些知识,虽不能“死记”,但一定要“记死”。把课前预习、课中笔记检查、课后抽测、反复督察等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基础知识过关。   

    2、有效解决做题没有思路的问题。有些同学,解题没有思路或思路不清,不会提取和分析题干中的有用信息,不会用已知的条件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有些同学,即便有解题思路,但因信心不足,不敢下手。针对这些问题,她首先鼓励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路。如果说对了就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因为做一个题如果需要十步,这已经找到正确的入口,迈出了非常关键的第一步了,这是非常好的开始。如果思路说错了,她会及时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从知识根本出发,了解考点与经典题型,进行类比分析,再去记忆,然后动笔作答。由说思路,到与经典题型及考点对接,再到最后做题,也就是由脑中思路变作口中思路,由口中思路变作笔下思路。这样,就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学生构建了突破梯度。教师引路搭桥,学生自己过河,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3、有效解决过分依赖答案的问题。有些学生做题时,没作认真思考,就看答案;有些同学做题过程中,一遇到卡壳,就看答案;还有些同学,做题不自信,做着做着就去看答案。针对这些问题,她特别强调,不能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看答案,你以为看懂了答案就掌握了这个题型,其实不然。再过一段时间回顾这个问题,你依然不会。就如上山一样,被别人用滑杆抬上去与你自己用心用力爬上去,所看到的风景以及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绝对是不一样的。当然,答案不是不能看,而是需要合理利用。她引导同学们把答案看成身边无时不在的一对一辅导老师,可以随时请教,但关键是自身一定要好好思考这个题考的是哪个知识点,命题立意是什么,这个点还有哪些种考法,答案为什么是这么样的,这种解题方法还适用于哪些题型。这种情况下,看答案的意义也就截然不同了。

4、有效解决知识遗忘问题。根据心理学遗忘规律来说,知识的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需要不断复习,经常强化巩固。针对这个问题,孙心帆采用了如下手段:一是运用考试手段进行检测和巩固。人们常说,考,考,师生的法宝,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孙心帆通过周测,模块测,专题测,常错题测等不同考试形式,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巩固突破。同时,这也为补差课提供了依据。二是注重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她有一种时间敏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课堂教学方案调整,不推不拖,及时解决问题。她有一个要求,解决问题不能过夜。三是反复巩固。对掌握不牢、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第二遍第三遍的补差课弥补赶上。一句话,必须保证,该拿的分,必须拿到,一分不丢,真正把分数当成师生的“命根儿”。

5、运用两条线,有效提升英语成绩。艺术班的学生,英语比数学还差,有的简直是零基础。因此,除了改变以往的辅导方式和增加时长之外,她采用了词汇和语法两条线同步进行的教学策略,即课堂主抓语法,课后主抓词汇。运用好每天大课间20分钟的时间和下课10分钟的时间,要求每位同学从七年级的词汇开始,按顺序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本书一本书地进行通关检查。初中6本书按照高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去背诵,在老师严格认真监督并且提问检测达标的前提下,重复两遍到三遍所需时间大概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然后再到高中的词汇,仍然要求学生按照达标通关的模式,进行三遍记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即便是需要三到四个月时间用到词汇上,也是值得的。因为这些零碎的时间原本就是我们“省”出来的。在这些时段中,可以见缝插针,随时随地提问检测单词的掌握情况,把达标过关落到持之以恒的细节中。当然,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成绩,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但也绝对没有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因此需要认真做的,就是每天重复这一个个时间段中的一件件学习小事,一直重复到考前最后一天。积少能成多,集腋会成裘,坚持做就会有效果。

 

 

四、私人订制,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孙心帆认为,基础差的学生,偏科瘸腿的学生,学习不得要领的学生,缺乏自信以及自控力不强的学生,针对他们的教学,不能千人一法,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应因人而异,以学定教,量身打造,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事实证明,要想增效提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私人订制,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孙心帆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是:

1、心灵重塑,让学生找回信心。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信心重塑是前提。因为差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败,长期排名垫底,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因此,找回自信,就是重启学习动力的关键。她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现状,满足学生被关注的渴望,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从内心在关注他,并且真心实意在帮助他;接着是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去分析,正难则反,正面说好好学习,学生中的大部分求学意识不强,那就倒着推,不学会怎么样,再差能怎么样呢?再就是通过学生提分的例子,尤其是那个纯文化课理科生7个月由340分提高到高考609分的例子,通过让学生寻找自身优势的做法,通过对高考小科赋分也许更有利于低分学生的分析,通过降低学习难度的教学尝试,让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2、准确分析定位学生成绩,拿捏准学生努力方向,把握住学生最佳增分空间,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案。她充分运用从小学到高中在深圳上学的经历中所受到的诸多启发,让自己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分析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那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措施让学生耳目一新,感觉完全有别于他们之前见过的所有老师,这就让学生对她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和依赖。这种前提下,学生就会真的“亲其师信其道”,老师针对他的私人订制方案也会得到积极高效的落实。下面的图片是孙心帆为王振同学量身定制的数学、物理两科的辅导方案,我们从中会看出什么是私人订制,怎样进行私人定制。

3、提高自身水平,居高临下,进行全科指导。作为数学教师,孙心帆不仅仅只是尽到数学教师的责任。为了把控全局,她认真研究高考所有科目的试题,对高考所有学科的有关情况做到熟知能详。她认为熟知各学科知识框架和体系,熟知高考试题的结构和分值分配等,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了解9个学科的所有题型和学科特点,将此当做一项很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分析出各学科最关键和最应该注重的东西,给学生做出科学全面的学科规划。这样看来,她不仅是数学教师,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全科教师。这一点,也许很少有人能做得到,而孙心帆恰恰做到了。这对全面指导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成绩,无疑是意义重大的。难怪有一个女生会告诉母亲:“不知为啥,俺班主任老师对所有的学科她都懂!”

4、通关达标,重复较真,狠抓落实。每日通关,当日事当日毕,解决问题不过夜。课后采用20分钟的过关小卷考试,譬如数学,就考刚刚讲过的三道同类题,会了过关再做变式题,不会回头再学再做,哪怕坚持三到五遍的重复,也必须过关。而通关的标准,就是把即学即考的针对性小卷完全做对。孙心帆说,老师讲的再好,方法指导的再具体,那些差生,也离不开老师人盯人的监督,离不开老师手把手的反复教他刷题做卷子,不然,老师教的方法永远都不能变成学生的能力。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位340分的女生,方法她也会,基础知识也不差,可考试的时候,就是没能力把题作对,把得分落实到卷子上。正是在老师紧紧盯着、手把手指导下由方法逐步变成能力,通过七个月的坚持,才能高考考到609分,最终被郑州大学录取。当然,这只是最典型的个例,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每年在孙心帆的统筹安排和科任教师的监督指导下,高考增分120到200的学生不在少数。

5、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元联动。第一,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学会学。给学生去讲学习方法,具体到每个学科,一定化繁为简,简单告诉他怎么做就能提分。第二,完成任务,奖励时间。奖罚分明,奖励为主。你只要提高学习效率,完成规定任务,就给你一定的时间奖励,让你适当的放松。学生最担心的就是学习填满了他们所有的时间,所以得给他们规划出来玩的时间。但这个时间要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奖励才能得到,这恰恰又激励了学生,促成了一种正反馈,正循环。第三,全面监管,不留空挡。整个过程的监督,不仅仅是学科学习的过程监督,学生的身心等各方面她都会去了解。她说,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关心的举动,就会让学记忆很深,激动很久。第四,家校联动,齐抓共管。孙心帆深知每个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老师只有了解了每个家庭,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加力,才能促使学生的成绩提升。第五,与学生作些私下约定,保留一些小秘密,在自己能把控的前提下,尽量不告诉家长。这样,往往会给家长带来一些意外和惊喜。

 

 

孙心帆说,关于职业,此生有两大梦想和选择,一是警察,二是教育。警察梦早已破灭,而教育梦终究实现。在教育教学探索,尤其是在学生学习增效提分探索的路上,孙心帆走过了第一个十年,这是心劲正盛的探索十年,这是淬火砺金的磨剑十年,更是成长成熟的黄金十年。人如其名,心帆的含义,是一个美好的预示,是对目标的憧憬和向往,是对方向的把握和奔赴。如今,心正盛,风正顺,帆正满 。相信孙心帆老师,在教育教学探索的路上,一定会一如既往,不忘初心,不辜负前面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十年!